望衡山

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 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 青冥结精气,磅礴宣地脉。 还闻肤寸阴,能致弥天泽。
拼音

所属合集

#衡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望衡山:刘禹锡眺望衡山,衡山位于湖南南部,是中国五岳之一。
  • 东南倚盖卑:衡山像一顶大伞,坐落在东南方向,显得低矮而壮观。
  • 维岳资柱石:衡山是大地的重要支撑,犹如一根柱子。
  • 祝融:古代神话中的火神,此指衡山南面的祝融峰。
  • 朱鸟:古代星宿名,象征南方,此处指衡山之高。
  • 青冥:天空,深蓝色的无边无际。
  • 结精气:凝聚天地灵气。
  • 磅礴:形容气势宏大。
  • 宣地脉:传达地下的生机活力。
  • 肤寸阴:极小的时间单位,比喻微小的付出。
  • 弥天泽:滋润万物的大雨。

翻译

衡山坐落在东南方,如同一顶大伞般低矮而稳固,它是大地的支柱,前方是火神祝融的居所,山峰直插云霄,仿佛触碰到了南方朱鸟的翅膀。天空与山峰交汇,汇聚了天地间的精华气息,山势雄浑,仿佛在传达着大地的生命力。听说哪怕是最微小的努力,也能带来滋润万物的丰沛雨水。

赏析

刘禹锡的《望衡山》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神话传说,展现了衡山的崇高地位和神秘力量。诗中不仅赞美了衡山的自然景观,也寓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敬畏与热爱的情感。同时,"肤寸阴,能致弥天泽"表达了即使微小的付出也能带来大的回报的主题,富有深意。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