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早发

轻阴迎晓日,霞霁秋江明。 草树含远思,襟怀有馀清。 凝睇万象起,郎吟孤愤平。 渚鸿未矫翼,而我已遐征。 因思市朝人,方听晨鸡鸣。 昏昏恋衾枕,安见元气英。 纳爽耳目变,玩奇筋骨轻。 沧洲有奇趣,浩然吾将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凝睇 (níng dì):注视,凝视。
  • 郎吟:轻声吟咏。
  • 孤愤:孤独中的愤慨。
  • 渚鸿:水边的鸿雁。
  • 矫翼:振翅高飞。
  • 遐征:远行。
  • 市朝人:指市井中的人。
  • 元气英:指天地间的精气。
  • 纳爽:接受清新之气。
  • 沧洲:指海边或江湖之地,常用来比喻隐居的地方。

翻译

清晨,轻薄的云层迎接初升的太阳,霞光映照下秋江显得格外明亮。 草木似乎带着远方的思念,我的心中也充满了清新的感觉。 凝视着万物苏醒,轻声吟咏平复了内心的孤独愤慨。 水边的鸿雁还未振翅高飞,而我已经开始远行。 因此想到市井中的人们,此时才刚刚听到晨鸡的鸣叫。 他们还在昏昏沉沉地依恋着被褥,哪里能见到这天地间的精气。 接受这清新的空气,感觉耳目一新,玩赏奇景使筋骨都感觉轻盈。 海边或江湖之地有着无穷的奇趣,我将怀着浩然之气前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清晨的江景,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远行的向往。诗中“轻阴迎晓日,霞霁秋江明”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勾勒出一幅清晨的江景图。后文通过“凝睇万象起”等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平静。诗的结尾“沧洲有奇趣,浩然吾将行”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奇趣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