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柱山会禅师

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 弱冠游咸京,上书金马外。 结交当世贤,驰声溢四塞。 勉修贵及早,狃捷不知退。 锱铢扬芬馨,寻尺招瑕颣。 淹留郢南都,摧颓羽翰碎。 安能咎往事,且欲去沈痗。 吾师得真如,寄在人寰内。 哀我堕名网,有如翾飞辈。 瞳瞳揭智烛,照使出昏昧。 静见玄关启,歆然初心会。 夙尚一何微,今得信可大。 觉路明證入,便门通忏悔。 悟理言自忘,处屯道犹泰。 色身岂吾宝,慧性非形碍。 思此灵山期,未卜何年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见。 弱冠:古时以男子到了 20 岁行冠礼, 表示已成年, 称为弱冠。 咸京:指长安。 锱铢(zī zhū):比喻微小的数量。 瑕颣(xiá lèi):玉上的斑点或裂痕,比喻人的缺点或过错。 淹留:长期逗留。 摧颓:衰败,颓废。 真如:佛教术语,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 (xuān):轻柔地飞翔。 瞳瞳:形容太阳初升由暗而明。 玄关:佛教称入道的法门。 夙尚:平素的志向。 觉路:佛教语,指成佛的道路。 处屯:处于艰难困境。 }

翻译

{我本来是山东人,一生有许多感慨。20 岁时就到长安游历,在金马门之外上书。结交当代的贤达,美名远扬四方。努力修身贵在趁早,贪图捷径不知后退。一点点地散发出芬芳,却因稍有差池而招来了瑕疵过错。长久地滞留在郢南都,致使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衰败破碎。怎么能归咎于往事呢,姑且想要去除内心的痛苦。我师父领悟了真如的真谛,却寄身于人世间。怜悯我陷入名利之网,如同那轻轻飞翔的鸟辈。他如明亮的太阳破晓般地点燃智慧之烛,照亮使我走出昏昧。静静地看见入道的法门开启,欣然领会到最初的本心。平素的志向是多么微小,如今确信能够变得宏大。觉悟到成佛的道路而明证进入,旁门也通向忏悔之路。领悟了道理言语自然就忘了,处在艰难困境中道路也依然平坦。色身哪里是我所珍视的,智慧本性不受外形的阻碍。思考着与这灵山的约定,不知在哪一年才能实现。}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拜见柱山会禅师后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感悟。诗中回顾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有过追求和荣耀,但也因此遭遇挫折。他意识到自己在名利场中的迷失和痛苦,而禅师如同明灯,为他开启智慧与觉悟之门。他感悟到修行和内心的重要性,以及超越外在和物质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一些比喻和象征,生动地描绘出他的内心转变过程。整体情感真挚,有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也体现出对佛教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