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八韵

· 齐己
咽咽复啾啾,多来自早秋。 园林凉正好,风雨思相收。 在处声无别,何人泪欲流。 冷怜天露滴,伤共野禽游。 静息深依竹,惊移瞥过楼。 分明晴渡口,凄切暮关头。 时节推应定,飞鸣即未休。 年年闻尔苦,远忆所居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咽咽(yè yè):形容蝉鸣声。
  • 啾啾(jiū jiū):形容蝉鸣声。
  • 凉正好:指秋天凉爽宜人。
  • 思相收:指风雨似乎有意停止。
  • 在处:到处。
  • 冷怜:因寒冷而怜悯。
  • 天露:指秋天的露水。
  • 伤共野禽游:悲伤地与野鸟一同游荡。
  • 静息深依竹:静静地栖息在竹林深处。
  • 惊移瞥过楼:惊慌地飞过楼台。
  • 分明晴渡口:晴朗的渡口清晰可见。
  • 凄切暮关头:傍晚的关口显得凄凉。
  • 时节推应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化是必然的。
  • 飞鸣即未休:蝉鸣不息。
  • 年年闻尔苦:每年都听到蝉的哀鸣。
  • 远忆所居幽:远思故乡的幽静。

翻译

蝉声咽咽又啾啾,多在早秋时节起。 园林之中凉爽宜,风雨似乎有意停。 到处蝉声无差异,谁人听后泪欲滴。 寒冷怜悯天露滴,悲伤与野鸟同游。 静静栖息竹林深,惊慌飞过楼台间。 晴朗渡口清晰见,傍晚关口显凄凉。 时节推移自定数,蝉鸣不息未曾休。 年年听闻蝉哀鸣,远思故乡幽静处。

赏析

这首作品以蝉为主题,通过描绘蝉鸣的季节、环境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蝉声的深刻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咽咽复啾啾”生动描绘了蝉鸣的声音,而“园林凉正好”则展现了秋天的宜人气候。后文通过对蝉鸣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蝉声的共鸣和对故乡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齐己

齐己

唐僧。潭州长沙人,一说益阳人,俗名胡得生,自号衡岳沙门。天性颖悟,常以竹枝画牛背为诗,诗句多出人意表。众僧奇之,劝令落发为浮图。风度日改,声价益隆。尝住江陵之龙兴寺,署为僧正。后终于江陵。好吟咏,与郑谷酬唱,积以成编,号《白莲集》。又有《风骚旨格》。 ► 8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