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荆渚书怀

· 齐己
嵩岳去值乱,匡庐回阻兵。 中途息瓶锡,十载依公卿。 不那猿鸟性,但怀林泉声。 何时遂情兴,吟绕杉松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嵩岳:即嵩山,五岳之一,位于今河南省。
  • 值乱:遇到战乱。
  • 匡庐:庐山的别称,位于今江西省。
  • 阻兵:被战事所阻。
  • 瓶锡:僧人的用具,这里指僧人。
  • 不那:无奈。
  • 猿鸟性:指野生的、自由的本性。
  • 林泉声:指自然界的声音,如林中的鸟鸣、泉水的流淌声。
  • 情兴:兴致,情感的激发。
  • 吟绕:边走边吟诗。
  • 杉松:杉树和松树,常用来象征山林。

翻译

在嵩山遭遇战乱,庐山又被战事所阻。 途中停下僧人的脚步,十年来依附于权贵。 无奈于猿鸟般的自由本性,只怀念林泉的自然之声。 何时才能随心所欲,边吟诗边漫步在杉松之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齐己在战乱中对自然和自由的深切向往。诗中,“嵩岳去值乱,匡庐回阻兵”描绘了战乱频发的时代背景,而“中途息瓶锡,十载依公卿”则反映了诗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附权贵的无奈。后两句“不那猿鸟性,但怀林泉声”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之美的怀念。最后,“何时遂情兴,吟绕杉松行”则表达了对未来能自由吟咏于山林之间的美好憧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战乱现实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齐己

齐己

唐僧。潭州长沙人,一说益阳人,俗名胡得生,自号衡岳沙门。天性颖悟,常以竹枝画牛背为诗,诗句多出人意表。众僧奇之,劝令落发为浮图。风度日改,声价益隆。尝住江陵之龙兴寺,署为僧正。后终于江陵。好吟咏,与郑谷酬唱,积以成编,号《白莲集》。又有《风骚旨格》。 ► 8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