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庐岳陈沆秀才

· 齐己
为儒老双鬓,勤苦竟何如。 四海方磨剑,空山自读书。 石围泉眼碧,秋落洞门虚。 莫虑搜贤僻,徵君旧此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í):赠送。
  • 庐岳: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 陈沆:人名,唐代秀才。
  • 秀才: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资格,指有才学的人。
  • 双鬓:两边的鬓发,常用来形容年纪较大。
  • 四海:指全国各地。
  • 磨剑:比喻准备战斗或努力学习。
  • 空山:人迹罕至的山林。
  • 石围:石头围绕。
  • 泉眼:泉水涌出的地方。
  • 秋落:秋天落叶。
  • 洞门:山洞的入口。
  • 搜贤僻:寻找隐居的贤人。
  • 徵君:指陈沆,徵是古代对有才学之人的尊称。
  • 旧此居:曾经居住在这里。

翻译

赠送给庐山的陈沆秀才 [唐]齐己 为了儒学,你的双鬓已斑白,勤奋苦读究竟如何? 全国上下都在磨砺剑锋,而你却独自在空山中读书。 石头围绕着碧绿的泉眼,秋天的落叶使洞门显得空旷。 不必忧虑去寻找隐居的贤人,陈沆你曾在这里居住过。

赏析

这首诗是齐己赠给陈沆的作品,通过对比“四海方磨剑”与“空山自读书”的景象,突出了陈沆在隐居中坚持学习的孤独与不易。诗中“石围泉眼碧,秋落洞门虚”描绘了隐居环境的清幽,而结尾的“莫虑搜贤僻,徵君旧此居”则表达了对陈沆学识与品格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陈沆的隐居生活并非无人知晓。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齐己

齐己

唐僧。潭州长沙人,一说益阳人,俗名胡得生,自号衡岳沙门。天性颖悟,常以竹枝画牛背为诗,诗句多出人意表。众僧奇之,劝令落发为浮图。风度日改,声价益隆。尝住江陵之龙兴寺,署为僧正。后终于江陵。好吟咏,与郑谷酬唱,积以成编,号《白莲集》。又有《风骚旨格》。 ► 8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