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阿阇梨(ā dū lí):佛教中指高僧,特别是指传授密法的高僧。
- 灌顶(guàn dǐng):佛教密宗的一种仪式,通过此仪式传授法力和智慧。
- 利济(lì jì):利益和救济。
- 持咒(chí zhòu):念诵咒语,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
- 运祚(yùn zuò):指国家的命运和福祉。
- 度人(dù rén):引导他人达到解脱。
- 虚空(xū kōng):佛教中指无边无际的空间,比喻广大无边。
- 红尘(hóng chén):指人世间的繁华和纷扰。
- 紫气(zǐ qì):吉祥的征兆,常用来形容帝王或圣人的出现。
- 焚文(fén wén):指献给皇帝的文书或诗文。
- 天策(tiān cè):指天子的策命或朝廷。
- 真风(zhēn fēng):正直的风气或道德风尚。
翻译
高僧阿阇梨与佛陀同体,灌顶仪式虽难却能施展利益救济之功。 念诵咒语的力量须助于国家的命运福祉,引导人心则要像虚空一样广大无边。 在东周的路上踏过繁华的红尘,北望帝都,紫气中瞻仰着吉祥的征兆。 献上焚烧的文书以沾染帝王的恩泽,然后回归朝廷,继续传承正直的风气。
赏析
这首诗是齐己送别高僧谭三藏入京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高僧的敬仰和对佛教教义的赞美。首联通过“阿阇梨与佛身同”展现了高僧的崇高地位,而“灌顶难施利济功”则表达了灌顶仪式的重要性和难度。后联则通过“持咒力须资运祚”和“度人心要似虚空”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修行的深远意义。尾联则描绘了高僧入京的场景,以及对未来在朝廷中继续传播佛教正直风气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