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门有车马客行

财雄重交结,戚里擅豪华。曲台临上路,高门抵狭斜。 赭汗千金马,绣毂五香车。白鹤随飞盖,朱鹭入鸣笳。 夏莲开剑水,春桃发露花。轻裙染回雪,浮蚁泛流霞。 高谈辨飞兔,摛藻握灵蛇。逢恩借羽翼,失路委泥沙。 暧暧风烟晚,路长归骑远。日斜青琐第,尘飞金谷苑。 危弦促柱奏巴渝,遗簪堕珥解罗襦。如何守直道,翻使谷名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赭汗(zhě hàn):指骏马,因其汗色赤褐而得名。
  • 绣毂(xiù gǔ):装饰华美的车辆。
  • 飞盖(fēi gài):指飞驰的车盖,比喻车辆快速行驶。
  • 摛藻(chī zǎo):铺陈辞藻,指文采斐然。
  • 灵蛇(líng shé):传说中的神蛇,比喻才华横溢。
  • 青琐(qīng suǒ):古代宫门上的装饰,借指宫门或贵族府邸。
  • 巴渝(bā yú):指巴蜀地区的音乐,这里特指巴渝舞曲。

翻译

财富雄厚,重视交际,亲戚之间专享豪华。曲径通幽的台阁临近大道,高大的门扉直抵狭窄的街巷。 骏马赭色的汗珠,价值千金,装饰华美的车辆,五色香车。白鹤伴随着飞驰的车盖,朱鹭飞入吹笳的乐声。 夏日莲花在剑水边绽放,春日桃花带着露珠盛开。轻盈的裙摆如回旋的雪花,浮蚁般的美酒泛起流霞。 高谈阔论,辩论如飞兔般敏捷,铺陈辞藻,才华如灵蛇般横溢。得到恩宠如同借得羽翼,失去方向则委身于泥沙。 风烟朦胧的傍晚,路途漫长,归骑遥远。夕阳斜照在青琐的府邸,尘土飞扬在金谷的园林。 急促的弦柱奏出巴渝的舞曲,遗落的簪子和耳环解开了罗襦。为何坚守正直的道路,反而使得谷地名声愚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唐代贵族社会的繁华景象,通过对比财富与豪华、恩宠与失落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起伏与无常。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赭汗千金马”、“绣毂五香车”等,形象地描绘了贵族生活的奢华。同时,通过对“逢恩借羽翼,失路委泥沙”的描写,深刻反映了人生命运的变幻莫测。结尾的“如何守直道,翻使谷名愚”则带有哲理意味,表达了对于坚守正道却可能遭遇误解和困境的深刻反思。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在陈朝时,曾任建安王法曹参军、西阳王友。入隋后,官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太宗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太宗敬重。贞观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2] ,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30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