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眼花

头风目眩乘衰老,祗有增加岂有瘳。 花发眼中犹足怪,柳生肘上亦须休。 大窠罗绮看才辨,小字文书见便愁。 必若不能分黑白,却应无悔复无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头风:指头痛。
  • 目眩:眼睛看东西时感到模糊或旋转。
  • :趁着,因为。
  • 衰老:年纪大,身体机能下降。
  • (zhǐ):仅仅,只有。
  • 增加:这里指病情加重。
  • (chōu):病愈。
  • 花发:指花白的头发。
  • 柳生肘上:比喻小病小痛。
  • 大窠罗绮:指大型的图案或文字。
  • 小字文书:指小字体的文字。
  • 必若:如果一定。
  • 分黑白:分辨是非。
  • 无悔复无尤:没有后悔也没有责怪。

翻译

随着年老,头痛和眼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只有病情加重,哪有痊愈的可能。头发花白已经足够让人惊讶,小病小痛也必须休息。看大型的图案或文字才能勉强分辨,小字体的文字一看到就感到头痛。如果真的不能分辨是非,那么至少应该没有后悔也没有责怪。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白居易晚年身体的衰弱和视力的下降。诗中,“头风目眩”和“花发眼中”生动描绘了衰老带来的身体不适,而“大窠罗绮看才辨,小字文书见便愁”则巧妙地表达了视力衰退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后两句“必若不能分黑白,却应无悔复无尤”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中的豁达,即使无法分辨是非,也要保持无悔无怨的心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衰老和疾病的深刻体验和哲理思考。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