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翟
注释
- 元圣:指天子。
- 乘运:顺应时运。
- 稽古力:借鉴古人的智慧和经验。
- 土控:指地理上的控制。
- 吴兼越:指吴地和越地,即今江苏和浙江一带。
- 歙与池:指歙州和池州,今安徽歙县和池州。
- 襟带:比喻地理上的重要位置。
- 股肱:比喻重要的辅佐人员。
- 耳目:指监察和情报工作。
- 中司:中央的监察机构。
- 楚老:指楚地的老人。
- 秦人:指秦地的人。
- 岁星移:岁星即木星,古人认为岁星的位置变化会影响国家的命运。
- 撝谦:谦逊。
- 阴德:指暗中做的好事。
- 蓍龟:古代的卜筮工具,比喻决策的依据。
- 鹓鹭:比喻贤能之士。
- 熊罴:比喻勇猛的军队。
- 麾幢:军旗。
- 搴帷:揭开帷幕,比喻迎接。
- 谢公屐:谢灵运的屐,比喻文人雅士的用品。
- 柳家诗:指柳宗元的诗,此处指文学成就。
- 子规:杜鹃鸟,其鸣声悲切。
- 金羁:金色的马笼头,比喻高贵的身份。
- 喔咻:安慰,抚慰。
- 仰山:仰望高山,比喻追求高远。
- 涉海:比喻艰难的旅程。
- 射策:考试。
- 迁乔:升迁。
- 佩德:佩戴道德的标志。
- 铭仁:铭记仁德。
- 饬躬:整顿自身。
- 拜手:古代的一种礼节。
- 霄汉:天空。
-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 敝衣:破旧的衣服。
- 布素:朴素无华。
- 伏腊:古代的祭祀活动。
- 擢第:科举考试中获得名次。
- 磨铅:比喻勤奋学习。
- 剸割:割断,比喻解决问题。
- 策蹇:鞭策跛足的马,比喻努力前进。
- 相马:挑选马匹。
- 呼鹰:召唤鹰,比喻选拔人才。
- 扶摇:比喻迅速上升。
- 荅恩:报答恩情。
翻译
天子顺应时运而生,忠贤之士也应运而出。他们借鉴古人的智慧,助力建立太平盛世。这片土地控制着吴地和越地,州连着歙州和池州,山河如襟带般环绕,军镇守护着国家的边疆。廉洁的官员安定江边,澄清肃清海上的异族。重要的辅佐人员分守各地,监察和情报工作交给中央机构。楚地的老人歌唱着晚年的哀歌,秦地的人咏叹着离别的思念。期望如及时雨般降临,福祉随着岁星的移动而变化。政治清明,百姓无讼,刑法公正,吏员不欺。谦逊令人惊讶于主上的宠爱,暗中做好事令人畏惧被人知晓。白玉自惭于温润的色泽,朱绳让位于正直的言辞。行为成为时代的领袖,言论成为世人的指南。盛大的幕府招揽贤士,连营训练精锐的军队。光辉照耀下,贤士如鹓鹭般聚集,气势如熊罴般威猛。出入时挥动军旗,登临时剑戟相随。美好的风迎接解开帷幕,美丽的景色等待揭开帷幕。晴朗的野上霞光如绮,春郊柳枝如丝。城中的乌鸦被画角声惊起,江边的雁儿躲避红旗。红色的车轮停在草地上,紫色的绶带垂下。山宜穿着谢公的屐,洲上称颂柳家的诗。酒气和芳香的杜若,弦声扰乱了子规的鸣叫。分球齐聚马首,列舞环绕着美丽的女子。醉中惋惜时光的流逝,欢乐中怜爱日影的迟缓。回塘排列着玉制的船桨,归路上拥着金色的马笼头。自顾已是龙钟老者,曾蒙受过安慰和抚慰。仰望高山尘土不扬,涉海之水难以渡过。身为乡人所推荐,名声因国士所推崇。提携他人增加善的价值,拂拭使之更加美丽。考试端正心术,升迁整顿羽仪。幸运地穿杨过柳,错误地折桂高枝。佩戴道德的标志,铭记仁德于心。整顿自身趋向馆舍,拜手致敬于阶墀。天空虽在,风尘尚卑。破旧的衣服羞于朴素,败落的屋子厌于茅茨。养病缺乏晨昏的膳食,居住无伏腊的资财。盛时贫穷可耻,壮年病痛堪嗤。科举考试中获得名次,沉溺于书中不觉疲倦。勤奋学习重于割断问题,鞭策跛足的马再次奔驰。挑选马匹需怜悯瘦弱的,召唤鹰隼正及饥饿之时。迅速上升重在即事,会有报答恩情之时。
赏析
这首作品是白居易向宣歙翟表达敬意和自述心迹的长诗。诗中,白居易赞美了天子的圣明和忠贤的辅佐,描绘了国家的繁荣和军队的威武。他自谦地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和阴德,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还透露出白居易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报答恩情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