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騃童(ái tóng):愚笨的儿童。
- 衰翁:年老体衰的老人。
- 弄沙成佛塔: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
- 锵玉:形容声音清脆,这里指拜谒王宫时的庄严。
- 谒(yè):拜见。
- 儿戏:比喻做事不认真,不严肃。
- 须臾(xū yú):一会儿,形容时间短暂。
- 色空:佛教术语,指物质世界是虚幻的。
- 有营:有所追求,有所作为。
- 了义:佛教术语,指彻底理解佛法的真谛。
- 无著:无所执着,佛教中指不执着于任何事物。
- 真宗:真正的宗旨或真理。
- 勤修道:勤奋修行。
- 妄中:虚妄之中。
翻译
自从我是一个愚笨的孩子,直到成为衰老的老人。 我所喜欢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变化,但忙碌终日的感觉始终相同。 玩沙子堆成佛塔,声音清脆地拜见王宫。 这些都像是儿戏,转眼间就化为虚无。 有所追求并不是彻底理解佛法的真谛,无所执着才是真正的宗旨。 甚至担心勤奋修行,仍然可能陷入虚妄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人生和修行的深刻反思。诗中,“騃童”到“衰翁”描绘了人生的两个极端,而“所好随年异,为忙终日同”则表达了无论年龄如何变化,人们始终忙碌的常态。后几句通过“弄沙成佛塔”和“锵玉谒王宫”的比喻,揭示了世间万物的虚幻和短暂。最后,诗人提出了“无著是真宗”的观点,强调了放下执着,追求内心真正的平静和自由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和佛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