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秋税毕题郡南亭
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
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语言。
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
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
案牍既简少,池馆亦清闲。
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还。
南亭日潇洒,偃卧恣疏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徵秋税:征收秋季的税收。
- 郡南亭:郡城南边的亭子。
- 蠢蠢:形容动乱不安的样子。
- 巴蛮:指古代巴蜀地区的少数民族。
- 赋敛:征收的赋税。
- 闾井:指乡里,民间。
- 循良化:遵循良好的治理方式。
- 丰登年:丰收的年份。
- 案牍:指公文。
- 池馆:池塘和馆阁,指官府的园林建筑。
- 夕钟:傍晚的钟声。
- 偃卧:躺卧。
- 疏顽:放纵不羁。
翻译
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向下望去,只见巴蜀的少数民族动乱不安。 如何在这里实施政令教化,因为他们甚至不懂得我们的语言。 幸好秋季的税收已经征收完毕,也听闻民间安稳无事。 这岂不是因为遵循了良好的治理方式,再加上这丰收的年份。 公文变得简少,官府的园林也显得清闲。 秋雨中,屋檐下的果实落下,傍晚的钟声响起,林中的鸟儿归巢。 南亭的日子多么潇洒,我躺卧在这里,尽情享受着放纵不羁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郡城南亭的所见所感。诗中,白居易首先表达了对巴蜀地区少数民族动乱的忧虑,以及实施政令教化的困难。随后,他庆幸秋季税收的顺利完成和民间的安定,认为这是遵循良好治理和丰收年份的结果。诗的后半部分,白居易描绘了官府的清闲景象和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在南亭的悠闲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对民生的关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