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龙门树色暗苍苍,伊水东流客恨长。 病马独嘶残夜月,行人欲渡满船霜。 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 山下禅庵老师在,愿将形役问空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门: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南。
  • 伊水:河流名,流经洛阳。
  • 客恨:旅人的愁思。
  • 病马:指疲惫不堪的马。
  • 残夜月:即将落下的月亮。
  • 行人:旅人。
  • 满船霜:船上覆盖着厚厚的霜。
  • 村步:村庄的码头或渡口。
  • 渔歌:渔民的歌声。
  • 禅庵:禅寺。
  • 老师:指禅寺中的高僧。
  • 形役:身体的劳役,指世俗的烦恼和束缚。
  • 空王:佛教中指佛陀,意指追求心灵的解脱。

翻译

龙门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伊水向东流去,旅人的愁思似乎也随之延长。疲惫的马在残夜中独自嘶鸣,月亮即将落下;旅人想要渡河,船上覆盖着厚厚的霜。几家烟火依偎在村庄的码头旁,哪里的渔歌听起来像是故乡的旋律?山下的禅寺中,高僧仍在,我愿将世俗的烦恼和束缚抛诸脑后,向佛陀寻求心灵的解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旅人在龙门山下的伊水边,夜宿思乡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树色暗苍苍”、“满船霜”等,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旅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对“病马独嘶”、“何处渔歌似故乡”的描写,表达得淋漓尽致。结尾处提到禅寺和高僧,表达了旅人对于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安宁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司马扎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扎,一作礼。侨居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宣宗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58年)时人,与储嗣宗同时。应举不第,终生落拓,奔走四方,备极艰辛。事迹散见其诗与《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其诗颇能体察民生疾苦,有讽谕之旨。诗风古朴,无晚唐浮艳习气,实为当时之佼佼者。其《宫怨》一诗,颇为周容所称赏,谓“较蕴藉,不碍大雅”(《春酒堂诗话》)。许学夷亦评其诗“间有远韵,亦能成篇”(《诗源辨体》卷三一)。辛文房则谓其与王周等人“皆气卑格下”(《唐才子传》卷一〇)。《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司马先辈集》一卷,今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