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相公拜尚书后有喜从

车骑新从梁苑回,履声佩响入中台。 凤池望在终重去,龙节功成且纳来。 金勒最宜乘雪出,玉觞何必待花开。 尚书首唱郎中和,不计官资只计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令狐相公:指令狐楚,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 尚书: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
  • 车骑:古代对车辆和马匹的统称,这里指令狐楚的仪仗队伍。
  • 梁苑:古代地名,这里指令狐楚曾经任职的地方。
  • 履声佩响:指令狐楚步入朝堂时的脚步声和佩玉声。
  • 中台:古代官署名,指尚书省。
  • 凤池:指中书省,唐代中央政府的决策机构。
  • 龙节:古代使者所持的符节,象征权力和使命。
  • 功成:指完成使命或达到目标。
  • 金勒:金制的马勒,这里指华丽的马车。
  • 玉觞:玉制的酒杯,这里指宴会。
  • 首唱:首先倡导或提议。
  • 郎中和:指郎中(古代官职)的和诗。
  • 不计官资只计才:不考虑官职高低,只看重才能。

翻译

令狐相公从梁苑回来,他的车骑队伍,脚步声和佩玉声响彻中台。 他望向凤池,心中知道终将离去,但龙节使命完成后,还是要回来。 金色的马勒最适合在雪中驰骋,玉制的酒杯何必等到花开才举杯。 尚书首先倡导,郎中们和诗,不计较官职大小,只看重才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令狐楚从梁苑返回朝廷的盛况,通过“车骑”、“履声佩响”等细节生动展现了他的威仪。诗中“凤池望在终重去,龙节功成且纳来”表达了令狐楚对权力的淡然和对使命的忠诚。最后两句“尚书首唱郎中和,不计官资只计才”则体现了作者对才华的重视,以及对令狐楚公正选拔人才的赞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赞美了令狐楚的功绩,也表达了对人才的尊重。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