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池独汎

萧疏秋竹篱,清浅秋风池。 一只短舫艇,一张斑鹿皮。 皮上有野叟,手中持酒卮。 半酣箕踞坐,自问身为谁。 严子垂钓日,苏门长啸时。 悠然意自得,意外何人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疏(xiāo shū):稀疏,稀少。
  • 舫艇(fǎng tǐng):小船。
  • 斑鹿皮(bān lù pí):有斑点的鹿皮。
  • 酒卮(jiǔ 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 半酣(bàn hān):微醉。
  • 箕踞(jī jù):一种坐姿,两脚张开,形似簸箕。
  • 严子:指严光,东汉隐士,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窗,后隐居不仕。
  • 苏门:指苏门山,位于今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是古代隐士的隐居之地。
  • 长啸(cháng xiào):古代文人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大声呼喊。

翻译

稀疏的秋竹围绕着篱笆,清澈浅浅的秋风拂过池塘。 一只小船静静停泊,船上铺着一张斑点的鹿皮。 鹿皮上坐着一位野外的老人,手里拿着酒杯。 他微醺地坐着,两脚张开,自问自己是谁。 想起了严光垂钓的日子,还有苏门山上的长啸时刻。 他悠然自得,这种心境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秋日池塘边的自在生活。通过“萧疏秋竹篱”和“清浅秋风池”的描绘,诗人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淡远的氛围。诗中的“野叟”形象,手持酒杯,半醉半醒,自问身份,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后文提及的严子和苏门长啸,更是加深了这种隐逸生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世俗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