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赴洞庭舟中作

阊门曙色欲苍苍,星月高低宿水光。 棹举影摇灯烛动,舟移声拽管弦长。 渐看海树红生日,遥见包山白带霜。 出郭已行十五里,唯消一曲慢霓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阊门:苏州古城的西门,通往虎丘方向。
  • 曙色:黎明时的天色。
  • 苍苍:深青色,形容天色。
  • 宿水光:夜晚水面上的光亮。
  • 棹举:划桨的动作。
  • 影摇:船影摇曳。
  • 声拽:声音拖长,这里指音乐声。
  • 管弦:指乐器。
  • 海树:海边或水边的树。
  • 红生:初升的太阳照在树上,使其呈现红色。
  • 包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白带霜:形容山色如霜。
  • :城墙。
  • 慢霓裳:缓慢的《霓裳羽衣曲》,一种宫廷乐曲。

翻译

黎明时分,阊门的天色渐渐变得深青,星月高悬,映照在水面上。划桨时,船影摇曳,灯烛也随之晃动;船只移动,音乐声拖长。渐渐地,看到海边的树木在初升的太阳下呈现红色;远远望去,包山如白霜覆盖。出了城墙,已经行进了十五里,只需慢慢欣赏一曲《霓裳羽衣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乘船离开苏州,前往洞庭湖的途中景色。诗中,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表达时间的推移和旅途的进程。从黎明时分的星月水光,到日出时的海树红生,再到远山的白带霜,景色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最后,诗人以一曲《霓裳羽衣曲》作为旅途的伴侣,表达了悠然自得的心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切感受。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