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

四塞黄云接,西征更北征。 饥鹰掠地去,骏马跑空鸣。 出碛河声咽,抱关山势横。 风生闻觱篥,月黑见欃枪。 草际髑髅语,云间猎火明。 旋炊白登路,暗捣黑山营。 鼓角三边肃,熊罴万里行。 提携玉龙起,拟死报明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sài):边境
  • 饥鹰:饿了的老鹰
  • (lüě):猛扑
  • (qì):沙漠
  • (yān):声音低沉
  • 抱关山:环绕关山
  • 势横:气势横盛
  • 闻觱篥(bì lì):听到笛子声
  • (chán):古代一种乐器
  • 髑髅(dú lóu):头骨
  • 猎火:猎户点燃的火
  • 旋炊(xuán chuī):旋风卷起
  • 登路:上路
  • 暗捣:暗中袭击
  • 熊罴(xiónɡ bī):古代传说中的猛兽
  • 提携(tí xié):携带
  • 玉龙:传说中的神龙
  • 明庭:明朝的朝廷

翻译

四面的边境黄云相接,西征再往北征。饿了的老鹰猛扑地飞去,骏马奔跑着空中嘶鸣。出现在沙漠中的河流发出低沉的声音,环绕关山气势横盛。风吹起时能听到笛子声,月黑时能看见乐器欃枪。草地上头骨在说话,云层中猎户点燃的火光明亮。旋风卷起白色的尘土,暗中袭击黑山的营地。鼓声和号角在三边肃立,猛兽在万里行进。携带着神龙起飞,准备为明朝的朝廷献上一切。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边塞风光,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军民的生活状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饥鹰、骏马、觱篥、欃枪等,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军事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边塞的苍凉和壮美,展现了当时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军民的忠诚。

孙一元

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