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貒 (tuān):一种野兽,这里指边塞的荒凉。
-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声音凄厉,常用来象征边塞的孤寂和战争的悲凉。
- 漫说:随意说说。
- 国手:原指技艺高超的人,这里可能指国家的决策者或高级官员。
翻译
秋天,关山的雁群随着太阳南飞,雁已离去,人却依旧留在空荡的堂中。 边塞之地,荒凉中只能空抱月光,孤城上,画角独自吹响,伴着寒霜。 青天似乎在询问云霄的遥远,而我头上的白发,却惊觉岁月流逝的无情。 随意说说安危之事,却无法从国家的高手那里试探出温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秋日的孤寂与凄凉,通过雁群南飞、月光、画角等意象,传达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青天欲问云霄远”一句,以天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远方和未来的渴望与迷茫。结尾的“可从国手试温凉”则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决策者能否洞察时局的疑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关注。

孙承宗
明高阳人,字稚绳,号恺阳。为诸生时,教读边郡,喜从老兵究问险要阨塞。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中允。历谕德、洗马。熹宗即位,充讲官。朝臣推为兵部侍郎,主辽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不许。天启二年广宁失守,乃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承宗自请督师,既至,汰逃将,遣疲兵,用马世龙等为将;又从袁崇焕请,筑宁远等城,令崇焕守之。在关四年,凡修复城堡数十,练兵十一万,开屯五千顷,遣将戍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拓地四百里。三年,为魏忠贤党所谗,乞归。崇祯二年,后金兵陷畿辅州县多处,思宗命承宗守通州。次年,收复遵化等四城。后以大凌河等地失守,廷臣归咎承宗筑城之计,引疾归。家居七年,十一年,清兵攻高阳,率家人拒守,城破,投环死。子孙多人皆战死。福王时谥文忠。有《高阳集》。
► 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