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藏书楼歌

鲍君藏书十万轴,气压石渠吞天禄。 缥囊缃帙尽古今,竹简蝌蚪惊触目。 昔从惠子见多方,后闻张华载满毂。 唐时世南行秘书,岂独李邕号书簏。 今于君家尽见之,插架堆床动成束。 我梦化作太乙精,手燃青藜访君屋。 纬象玄文发隐奇,夜半风雨众灵哭。 尝闻聚书后必兴,况是鲁斋旧儒族。 六经行天日月明,文章末学厌纷逐。 凤衰麟死三千春,主持吾道宁无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鲍氏藏书楼:指鲍家收藏书籍的地方。
  • 十万轴:形容书籍数量极多。
  • 石渠:古代藏书的地方。
  • 天禄: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指珍贵的书籍。
  • 缥囊缃帙:指用淡青色和浅黄色布料包裹的书籍。
  • 竹简蝌蚪:古代的书写材料,竹简上的文字像蝌蚪一样。
  • 惠子:指战国时期的惠施,以博学著称。
  • 张华: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藏书丰富著称。
  • 世南:指唐代文学家虞世南,以学识渊博著称。
  • 李邕:唐代书法家,以藏书多著称。
  • 书簏:装书的箱子。
  • 太乙精:道教中的神仙。
  • 青藜:古代照明用的植物。
  • 纬象玄文:指神秘的星象和文字。
  • 众灵哭:形容神秘而庄严的气氛。
  • 鲁斋旧儒族:指传统的儒家学者家族。
  • 六经: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
  • 文章末学:指对文学的浅薄学习。
  • 凤衰麟死:比喻时代的衰落。
  • 三千春:形容时间极长。

翻译

鲍家的藏书楼收藏了十万卷书籍,气势磅礴,压倒了古代的石渠和天禄。那些用淡青色和浅黄色布料包裹的书籍,涵盖了古今的知识,而那些写在竹简上的蝌蚪文更是让人惊叹。我曾听说惠施见识广博,张华载书满车,唐代的虞世南行走如秘书,李邕更是以藏书多而被称为书簏。但在鲍家,我看到了更多的书籍,堆满了架子和床。我梦想成为太乙精,手持青藜,夜访鲍家。那些神秘的星象和文字似乎在夜半风雨中发出了隐秘的奇光,众灵为之哭泣。我曾听说聚书之后必有兴盛,何况是鲁斋这样的旧儒族。六经如同日月般照耀,而那些对文学的浅薄学习则被厌弃。尽管凤麟已逝,时代已过三千春,但主持我们的道义,难道就没有人了吗?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鲍氏藏书楼的丰富和珍贵,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博学之士和藏书家,突出了鲍家藏书的非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神话元素,如太乙精、青藜等,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文学价值。同时,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知识传承的期望,体现了对儒家文化的深厚情感。

孙一元

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