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母孀节诗为厥子伯苓题
烨烨新都媛,修蛾粲明珰。
十三字君室,十五登君堂。
良辰一以醮,中厨奉姑嫜。
眷言拂巾席,皓首偕匡床。
风波起中路,庭树飞秋霜。
青铜掷妆阁,碎裂罗衣裳。
剖心慰夫婿,截发藏筐箱。
空闺抚弱息,血泪横枯肠。
松关白日暮,永夜啼寒螀。
抱影三十年,哀哀称未亡。
缅怀励高节,泚笔题篇章。
他时继黄鹄,万古明天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烨烨 (yè yè):光彩夺目的样子。
- 新都媛 (xīn dū yuàn):新都的女子,指诗中的女主角。
- 修蛾 (xiū é):修长的眉毛,形容女子眉目清秀。
- 粲明珰 (càn míng dāng):明亮的耳饰,形容女子装饰华丽。
- 醮 (jiào):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
- 姑嫜 (gū zhāng):丈夫的父母。
- 匡床 (kuāng chuáng):方正的床。
- 青铜 (qīng tóng):古代常用的金属,这里指铜镜。
- 妆阁 (zhuāng gé):女子梳妆的地方。
- 截发 (jié fà):剪断头发,古代女子表示哀悼的一种方式。
- 弱息 (ruò xī):年幼的孩子。
- 血泪 (xuè lèi):形容极度悲伤。
- 松关 (sōng guān):松树间的门,这里指家中的门。
- 寒螀 (hán jiāng):寒蝉,秋天的蝉。
- 未亡 (wèi wáng):寡妇的自称。
- 泚笔 (cǐ bǐ):蘸墨的笔,这里指写作。
- 黄鹄 (huáng hú):黄色的天鹅,这里比喻高洁的品德。
- 天常 (tiān cháng):天道,常理。
翻译
光彩夺目的新都女子,眉目清秀,装饰华丽。十三岁时成为你的妻子,十五岁便登堂入室。在美好的时刻完成了婚礼的仪式,便开始在中厨侍奉公婆。她深情地整理床铺,希望能与你白头偕老。然而,中途起了风波,庭院的树上飘起了秋霜。铜镜从妆阁中抛出,碎裂了,连同她的衣裳。她剖心安慰丈夫,剪断头发藏在筐箱中,以示哀悼。在空荡的闺房中抚养幼小的孩子,血泪纵横,心如枯肠。松树间的门在白日下显得昏暗,长夜中寒蝉的鸣叫不断。她独自抱影三十年,哀伤地自称未亡人。怀念她高尚的节操,我蘸墨写下这首诗篇。将来有一天,她的美德将如黄鹄般高飞,万古流传,彰显天道常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新都女子的悲惨命运和高尚品德。诗中,“烨烨新都媛”等句赞美了女子的美貌和品德,而“风波起中路”等句则突出了她遭遇的不幸。通过“剖心慰夫婿”、“截发藏筐箱”等细节,深刻表现了女子的忠贞和坚强。最后,诗人以“缅怀励高节”、“万古明天常”作结,表达了对女子高尚节操的敬仰和对她美德永存的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对传统女性美德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