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俞声父广文俞君六十而意气壮甚投余万言之书愧无以报报以短歌

俞翁六十形貌苍,胸中壮气何昂藏。唾壶击碎铁如意,独夜悲歌神慷慨。 素书双鲤乍遗我,剖之字字皆琳琅。丰城双剑久埋狱,谁从石匣提干将。 载读名山两游记,雄词直上追班扬。琴声四壁响空翠,云霞万叠流青缃。 兴来便欲远寻汝,青鞋布袜双翱翔。丛霄绝顶跨鹏背,侧身南斗呼琼浆。 晨风不假子安便,滕王高阁天苍茫。珠帘画栋永寂寞,何人百代垂文章。 参差念汝袖中刺,片帆计日来浔阳。琵琶亭下遇商妇,荻花枫叶吟秋江。 洞天携手三十六,醉鞭乱石成群羊。王门鼓瑟让儿辈,沾沾白雪弹清霜。 谁云烛武非少日,即今圣主开明堂。魏尚云中阨群吏,楼船十丈横扶桑。 一朝谈笑生羽翼,至尊投袂呼冯唐。君不见公孙片言合武帝,千秋爵位高明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俞声父:人名,即俞君。
  • 广文:古代官名,这里指俞君的官职。
  • 唾壶击碎铁如意:形容俞君的豪迈和不羁。唾壶,古代用来吐痰的小壶;铁如意,一种铁制的玩物。
  • 琳琅:美玉,比喻文章的美好。
  • 丰城双剑久埋狱:比喻俞君的才华被埋没。丰城,地名;双剑,比喻才华。
  • 班扬:指班固和扬雄,两位古代著名的文学家。
  • 青缃:青色和浅黄色,这里指云霞的颜色。
  • 子安:人名,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位文人。
  • 滕王高阁:指滕王阁,古代著名的楼阁。
  • 浔阳: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 琵琶亭:地名,位于浔阳,与琵琶有关的历史故事发生地。
  • 洞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烛武:人名,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位武将。
  • 明堂: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象征皇权。
  • 魏尚:人名,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位官员。
  • 扶桑: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 冯唐:人名,古代著名的贤臣。
  • 公孙:人名,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位贤士。
  • 爵位:官职和封号。

翻译

俞翁六十岁,形貌虽苍老,胸中壮志昂扬。击碎唾壶,手持铁如意,夜晚独自悲歌,神情慷慨。突然收到你寄来的双鲤鱼形状的书信,拆开一看,字字珠玑。你的才华如同丰城的双剑,虽久被埋没,但终将重见天日。你的两篇游记,雄辩滔滔,直追班固和扬雄。四壁回响着琴声,云霞万叠,色彩斑斓。兴之所至,便想远行寻你,穿着青鞋布袜,双双翱翔。想象自己跨在鹏背上,飞向丛霄绝顶,向南斗星呼唤琼浆。但晨风不借我方便,滕王高阁依旧遥远,天色苍茫。珠帘画栋永远寂寞,有谁能在百代之后留下文章?思念你,想象你带着名刺,乘帆船不久将来浔阳。在琵琶亭下遇到商妇,吟唱着荻花枫叶下的秋江。在三十六洞天携手游玩,醉后鞭策群羊般的乱石。王门鼓瑟,让儿辈们去竞争,我只沾沾自喜地弹奏清霜般的白雪曲。谁说烛武不是少年时,如今圣主开启明堂。魏尚在云中受困于群吏,楼船十丈横渡扶桑。一旦谈笑间生出羽翼,至尊投袂呼唤冯唐。你看,公孙片言契合武帝,千秋爵位高悬明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俞翁六十岁时的形象,虽年老但壮志未酬,胸中充满豪情。诗中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俞翁的才华和诗人对他的敬仰。诗人通过对俞翁的赞美,表达了对才华横溢却未得重用的人的同情和敬意,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