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行

晚出东门道,停车望眼舒。 悲风横空来,瑟瑟吹我裾。 芳华尽销歇,杞枳生郊墟。 我前跑野?,我后号山狙。 无家问乐土,八九村疃虚。 饥民抱子出,野哭还趑趄。 他方尚格斗,盗贼骄有馀。 四海困转役,人命化为鱼。 有魂招不得,剪纸满沟渠。 涕下漫沾巾,幽怀何时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杞枳(qǐ zhǐ):古代植物名,指一种果树。
野?(yě zhì):古代动物名,类似于今天的狐狸。
(tuǎn):古代指村庄。
趑趄(zī qie):形容行走时踉跄不稳。
格斗(gé dòu):搏斗。
:比喻人民。
剪纸:古代一种手工艺,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

翻译

东门行 [明]孙一元

傍晚走出东城门,停下车子往远处眺望。
凄凉的风从天空横扫而来,呼呼地吹动我的衣襟。
美好的时光已经消逝殆尽,杞枳树在郊外生长。
我前面追逐着野狐,我身后传来山猿的嘶吼。
无家可归的人们寻找乐土,八九个村庄都荒凉空虚。
饥饿的人们抱着孩子出来,在野外哭泣又踉跄前行。
远方还在发生激烈的战斗,盗贼们却得意洋洋。
四海之内人们备受奴役,生命化为鱼肉。
有些灵魂无法寻觅,只能在沟渠中漂泊。
眼泪不停地流淌,内心的忧伤何时才能释怀。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景物和人物的遭遇,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诗中运用了大量意象和比喻,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民命运的担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孙一元

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