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松

种松满昆丘,眼中生苍鳞。 松根化为石,松叶不受尘。 中有结庐者,长年事隐沦。 入云荷长镵,斸苓青涧滨。 木食有奇志,乃与天为邻。 放歌白云里,去去空山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昆丘:指高大的山丘。
  • 苍鳞:指松树的针叶。
  • (lú):指茅草搭建的房屋。
  • 隐沦(yǐn lún):隐居而沦落。
  • :扛。
  • 长镵(zhǎng juān):指长柄的镰刀。
  • (zhú):砍。
  • (líng):指松树。
  • :小溪。
  • :指依赖。
  • 奇志:指高尚的志向。

翻译

在昆丘上种满了松树,树上长满了翠绿的针叶。松树的根变成了坚硬的石头,松叶却不受尘土的污染。山中有人搭起茅草房,长年隐居而又沦落。他扛着长柄的镰刀,砍伐着青涧边的松树。他依赖着松树,与天空为邻。在白云飘渺的地方放声歌唱,离去,空山中的春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昆丘种松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松树的生长和隐士的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高远。诗中运用了松树的形象,表达了隐士超脱尘世的志向和追求,以及与自然的亲近和依赖。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超脱尘俗、追求高远的美好感觉。

孙一元

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