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

峄阳之山看孤桐,昔来春初今暮冬。天寒日薄河水冻,圯下不逢黄石公。 州城之南古儒宫,老屋数间围破墉。入门穹碑立四五,石黑字青苔藓红。 中有一士瑰而颙,问之姓名无极翁。自言少壮取科甲,明光奏赋声摩空。 运移世改双鬓秃,寄食齐鲁如萍蓬。见我揖我邀我坐,示我新词兼古风。 读之琅然合音度,如列牺象鸣笙镛。乍疑渊源泻江汉,浩浩万里来朝宗。 又惊百卉兢春媚,秀者杰出惟孤松。赠我雄文更奇绝,组织经史成山龙。 俄然谓我古作者,愧我所得非所蒙。是日积雪明远峰,夕霞照作青芙蓉。 空庭马嘶客当去,邻壁鸡啼人晓舂。子坐皋比咏芹藻,我走南北如宾鸿。 区区聚散何足恤,独有道义能初终。酬子短歌歌未工,冻墨著纸书秋虫。 城南有酒薄如水,与子一醉三千钟,下视粗俗犹盲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峄阳:地名,今山东省淄博市。 圯下: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黄石公:指唐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 穹碑:古代石碑的一种形式。 苔藓:指青苔。 瑰而颙:形容文采出众。 无极翁:指无极翁李白。 科甲:科举制度中的进士及第。 明光:指明代皇帝。 赋:古代文体,类似于现代的散文或诗歌。 摩空:指声誉远播。 鬓秃:指头发斑白脱落。 齐鲁:指齐国和鲁国,泛指山东地区。 萍蓬:漂泊不定的样子。 琅然:形容声音清越悦耳。 牺象: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鸣笙镛:指乐器声音悦耳动听。 渊源:深远的根源。 朝宗:指朝廷。 百卉:各种花草。 孤松:独立挺拔的松树。 组织:整理。 山龙:指山川的形状。 皋比:比拟。 芹藻:水草的一种。 宾鸿:指宾客如大雁般来往。 道义:指道德和礼义。 冻墨:指冰冻的墨汁。 粗俗:指庸俗。 盲聋:比喻愚昧无知。

翻译

朋友相约 唐之淳 在峄阳山上看着孤独的桐树,春天刚来,如今已是冬天。天寒地冻,河水结冰,圯下不见黄庭坚。 州城南边有座古老的儒宫,几间老旧的房屋围着破旧的城墙。进门处有四五块穹碑,石碑上的字被青苔和红藓覆盖。 其中有一位文采出众的士子,问及其姓名,他自称少年时考取科举进士,曾在明代皇帝面前奏赋声名远播。岁月更迭,双鬓斑白,漂泊在齐鲁之间。见我便招呼我,邀请我坐下,展示他新创的诗文,融合了古今风貌。 读起来清越悦耳,如同牺牲祭品的鸣笙之音。有时仿佛源头泻出江汉之水,浩浩荡荡千里来朝拜。 又惊叹百花争艳,只有松树独具风姿。赠送给我雄奇绝妙的文章,整理成山川般的壮丽。 突然称我为古代文人,让我感到惭愧,我所得到的并非出自他的恩赐。那天积雪皑皑,照耀着远处的峰峦,夕阳映照下,如同青色的芙蓉花。 空庭中马嘶,客人即将离去,邻居家的鸡啼声,人们开始忙碌。他坐在庭院中吟咏着水草,我却像大雁般南北飞翔。 人生聚散无法避免,唯有遵循道义,始终如一。回报他的短歌还未完成,冰冻的墨汁写下了秋虫的鸣叫。 城南有酒,淡如清水,与他一同醉饮,三千杯,俯视下方的粗俗世界,仍然愚昧无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友人相约的情景,通过描写古老的儒宫、文采出众的士子以及交流中的诗文赠送,展现了友情、文学和人生的交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友情、文学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于友情的珍视。整体氛围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唐之淳

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