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题

处处箫笳接旆旌,时时风雨送秋声。 紫驼白马三千帐,野草荒烟十二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箫笳:古代的两种乐器,这里指军中的乐器,用以伴奏军乐或行军时的音乐。
  • 旆旌:古代军旗的一种,用以指挥军队。
  • 紫驼:紫色的骆驼,这里指贵族或高级官员的坐骑。
  • 白马:白色的马,也是贵族或高级官员的坐骑。
  • 三千帐:指军营中的帐篷数量,形容军队的规模庞大。
  • 十二城:指边疆的十二座城池,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翻译

处处都是箫笳声伴随着旆旌飘扬, 时常有风雨声传来秋天的声音。 紫驼和白马组成的军营帐篷多达三千, 野草和荒烟笼罩着边疆的十二座城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边疆的景象,通过箫笳、旆旌、风雨、秋声等元素,勾勒出一幅边塞秋日的画卷。诗中“紫驼白马三千帐”一句,以豪华的坐骑和庞大的军营帐篷,展现了边疆军队的威武气势。而“野草荒烟十二城”则进一步以荒凉的景象,反映了边疆的孤寂与辽阔。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秋日的深切感受。

唐之淳

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