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师述怀

辞亲戒行李,祗命出神京。 念兹行役迟,遥遥睇前旌。 皇仁固无外,所怒不来庭。 授钺必卫霍,献谋必良平。 旗旃耀日色,铙吹杂风声。 饮马河流浑,磨刀山石腥。 野有貔虎势,川无蛟鳄惊。 况当青阳节,卉木竞敷荣。 晴云布鱼丽,荑柳啭仓庚。 士健衣有辉,牧肥草青青。 狼居行可陟,祁连待勒铭。 竖儒际斯盛,何以副从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神京:指京城,即长安。 旌(jīng):古代军队中用来指挥的旗帜。 皇仁:指皇帝的仁爱之心。 庭:指皇帝的朝廷。 授钺:指授予将领兵权。 卫霍:指霍去病,汉代著名将领。 铙(náo):一种古代乐器。 貔虎: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蛟鳄:指龙和鳄鱼。 青阳节:古代节日,祭祀太阳的节日。 竖儒:指立身为儒者。

翻译

离开亲人,收拾行装,奉命离开长安。 心中念念行程漫长,远远眺望前方的旗帜。 皇帝的仁爱无处不在,他的怒火却不会波及朝廷。 授予将领兵权必定是为了国家安宁,献策必定是为了国家太平。 旗帜在阳光下闪耀,乐器的声音与风声混杂。 马儿饮水河流湍急,刀剑磨砺在山石间发出刺鼻的气味。 荒野中可能有着貔虎的威势,河川中却没有蛟龙和鳄鱼的惊扰。 何况是在青阳节,各种植物争相展示繁荣。 晴朗的云彩映衬着鱼儿的美丽,草丛中的柳树和鸟儿在欢快地歌唱。 士兵们身着华丽的战袍,牧民们的牛羊在青青的草地上吃草。 狼群在山间行走,祁连山等待着被铭记。 立志成为儒者的人们,如何能够辅佐从军征战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将士远离京城,踏上征途的场景。诗人通过描写行军途中的景象和士兵们的心境,展现了壮士军旅的风采和壮志豪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国家兴旺和安宁的向往,以及对儒者的责任与使命感。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描绘壮士征战的同时,也蕴含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与期许。

唐之淳

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