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一日夜次甲马营遇我公使还遂登舟陪至东昌行三百里馀公出示颐庵先生及公弟松轩见寄诗喜赓其韵诗凡四首其一以识邂逅之遇其三以答颐庵松轩金台同寓之情云后四日安山湖舟中记

不奈寒侵季子裘,忽惊同载李膺舟。 使星一点依南斗,肯作聊城五夜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季子裘:指季子(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的裘衣,这里比喻作者自己。
  • 李膺舟:李膺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文人,其舟比喻与文人同行的舟。
  • 使星:指使者,这里指作者自己。
  • 南斗:星宿名,这里指南方的星宿。
  • 聊城:地名,今属山东省。
  • 五夜:即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翻译

无法抵挡寒意侵袭我的季子裘衣,突然间惊喜地与李膺同舟共济。 我这使者之星依傍在南斗星旁,怎肯在聊城停留五夜之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一次偶遇与同行,通过“季子裘”与“李膺舟”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这次邂逅的惊喜与珍惜。诗中“使星一点依南斗”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行程与方向,而“肯作聊城五夜留”则透露出作者对前行的急切与对停留的不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旅途中的友情与前行的坚定。

唐之淳

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