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及凤阳奉怀南涧公子二首

去时杨柳线藏烟,归日梅花雪满天。 北镇山川行处别,东夷鼓角听来便。 青年从事惭孙楚,白首穷经慕伏虔。 喜得重过南涧曲,欲分淮水洗鞍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凤阳:古地名,今安徽凤阳县。
  • 奉怀:怀念。
  • 南涧公子:指南涧的公子,南涧可能是一个地名。
  • 杨柳:一种柳树,叶子像杨树叶。
  • 线藏:细细的线条隐藏。
  • :指轻烟薄雾。
  • 梅花:梅树开的花朵。
  • 北镇:北方的城镇。
  • 山川:山和河流。
  • 东夷:古代东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 鼓角:击鼓吹角,指军队出征的声音。
  • 青年从事:年轻人在从事的事业。
  • 孙楚:指孙武和楚国,孙武是孙膑的别称,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 白首:白发,老年人。
  • 穷经:穷究学问。
  • 伏虔:虔诚地向神明祈祷。
  • 南涧曲:南涧的曲水河流。
  • 淮水:淮河,中国第三大河流之一。
  • 洗鞍鞯:洗净马鞍和马镫。

翻译

离别时,杨柳的细细线条隐隐藏在轻烟薄雾中,回家的那天,梅花如雪般盛开满天。在北方的城镇告别,听到东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击鼓吹角声。年轻人在从事的事业上感到惭愧,老年人却一直追求学问,虔诚地向神明祈祷。喜悦地再次经过南涧的曲水,想要用淮河的水洗净马鞍和马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心境,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杨柳和梅花、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对比,表现了时光流转,人生变迁的主题。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南涧风景和淮河水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画面感。整体上,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值得细细品味。

唐之淳

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