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郑好义见贻韵二首

山中一尊酒,慰此离别肠。 清夜步广庭,大星吐寒芒。 向来负奇气,举目空四方。 栖迟盛年至,留滞天南荒。 君看升帝闲,不必真乘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代盛酒的器具,这里指酒杯。
  • 离别肠:指因离别而感到的悲伤之情。
  • 大星:指夜空中的明亮星星。
  • 寒芒:指星星发出的冷光。
  • 举目空四方:形容眼界开阔,无所畏惧。
  • 栖迟:停留,滞留。
  • 盛年:壮年,指人生的黄金时期。
  • 留滞:停留,滞留。
  • 天南荒:指南方的偏远地区。
  • 升帝闲:指升入天庭的神仙,这里比喻达到高位的闲适状态。
  • 乘黄:古代传说中的神马,这里比喻高官显贵。

翻译

山中有一杯美酒,安慰这因离别而悲伤的心肠。 清冷的夜晚,我漫步在宽阔的庭院中,夜空中明亮的星星闪烁着寒冷的光芒。 我曾怀有非凡的志气,放眼望去,无所畏惧,目空一切。 在人生的壮年时期,我却停留在这南方的偏远之地,感到留滞和无奈。 你看那些升入天庭的神仙,他们不必真的骑着神马(乘黄),也能享受闲适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悲伤、对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山中一尊酒,慰此离别肠”展现了诗人借酒消愁的情感,而“清夜步广庭,大星吐寒芒”则通过描绘清冷的夜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后两句“向来负奇气,举目空四方”凸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但紧接着的“栖迟盛年至,留滞天南荒”却流露出对现状的无奈与留滞之感。最后两句“君看升帝闲,不必真乘黄”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暗示了即使没有高官显贵,也能享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尽得其学。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修《太祖实录》,为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有《逊志斋集》。 ► 4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