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二十首

陟彼高台上,天风吹我裳。 顾见双黄鹄,浩浩摩空翔。 振翮翳若木,矫翅凌扶桑。 羽翼岂不修,其如天路长。 横绝薄四海,中道以徬徨。 如何燕雀群,追逐令人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ì):登高。
  • :古代指下衣,这里泛指衣服。
  • 黄鹄:传说中的大鸟,比喻高远的志向。
  • 浩浩:形容水势浩大,这里形容黄鹄飞翔的气势。
  • 摩空:触及天空。
  • 振翮(zhèn hé):振翅。
  • (yì):遮蔽。
  • 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传说生长在日落之处。
  • 矫翅:展翅。
  • :超越。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树名,传说生长在日出之处。
  • 羽翼:翅膀,比喻辅佐或护卫的力量。
  • :修饰,完善。
  • 天路:比喻高远的志向或难以达到的目标。
  • 横绝:横渡,超越。
  • 四海:泛指天下。
  • 徬徨(páng huáng):徘徊不定,犹豫不决。
  • 燕雀:比喻平凡的人或小人物。
  • 追逐:追赶,追求。

翻译

我登上那高高的台顶,天风猛烈地吹动我的衣裳。回首望见一对黄鹄,浩浩荡荡地在空中翱翔。它们振翅遮蔽了若木,展翅高飞越过了扶桑。它们的羽翼难道不完美吗?只是天路太长。它们横渡四海,中途却徘徊不定。为何要与燕雀为伍,这种追逐令人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志向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黄鹄”象征着诗人的理想和抱负,而“燕雀”则代表了平凡和世俗。诗人通过对比黄鹄的翱翔和燕雀的追逐,抒发了自己对于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于现实阻碍的深深忧虑。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内心的挣扎。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