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除夕

孤怀此夜倍悽然,明日应过半百年。 瞥眼声华杯酒外,惊心节序晓钟边。 围炉对妇更残烛,帖胜呼儿觅綵笺。 最是春游关意念,早时留取杖头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午:指农历甲午年,即1594年。
  •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即春节前夜。
  • 悽然:悲伤的样子。
  • 瞥眼:一瞬间,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声华:名声和荣耀。
  • 节序:节令的顺序,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 晓钟:清晨的钟声。
  • 围炉:围绕火炉,指家庭团聚。
  • 帖胜:贴春联。
  • 綵笺:彩色的纸张,用于书写春联。
  • 春游:春节期间的游玩。
  • 杖头钱:挂在杖头的钱,指零用钱或小额钱财。

翻译

在这个孤寂的夜晚,我的心情倍感悲伤,明天我就应该迈入五十岁的门槛。一瞬间,名声和荣耀都消逝在杯酒之外,清晨的钟声让我惊觉时间的流逝。围绕火炉,与妻子共享残烛,呼唤孩子们寻找彩色的纸张来贴春联。最让我关心的是春天的游玩,早早地留下一些零用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慎行在甲午年除夕之夜的感慨与家庭生活。诗中,“孤怀此夜倍悽然”一句,即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通过“瞥眼声华杯酒外,惊心节序晓钟边”,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名声与时间的无情对比,突显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匆匆。后两句则转向温馨的家庭场景,展现了与家人共度时光的温馨与乐趣,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春游的期待和准备。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也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