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宇文仲美

· 贝琼
五两夜逐秋鸿徂,十年辟兵无定居。 君今不奏子虚赋,我亦终返班生庐。 蹲鸱如斗足野饭,江鱼斫玉分王馀。 更种南山豆一顷,试看身子带经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两:古代的重量单位,这里指时间短暂。
  • 秋鸿:秋天的鸿雁,常用来比喻离别或远行。
  • 辟兵:避免战乱。
  • 子虚赋:西汉司马相如的作品,这里指重要的文学作品。
  • 班生庐:指班固的住所,这里比喻归隐之地。
  • 蹲鸱:一种鸟,这里指野生的鸟类。
  • 斫玉:比喻精细的切割。
  • 王馀:指君王剩余的食物。
  • 带经锄:指边耕作边读书。

翻译

夜晚短暂如五两,我追逐着秋天的鸿雁远行,十年间为了避战乱而居无定所。 你至今未曾奏响那《子虚赋》,我也终将返回那班固的隐居之所。 野生的鸟类如斗大,足以作为野餐,江中的鱼儿被精细切割,分享着君王的剩余。 我还要在南山种下一顷豆子,试着看自己能否边耕作边读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贝琼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归隐田园的向往。诗中,“五两夜逐秋鸿徂”描绘了诗人夜晚的短暂与追逐秋鸿的无奈,反映了其生活的动荡不安。“十年辟兵无定居”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不安定的生活状态。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子虚赋”与“班生庐”,表达了诗人对文学成就的淡漠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具体想象,展现了其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深切渴望。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