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栖云庵

· 李德
石室凝紫烟,空涧悬石乳。 阴崖含风泉,终日洒飞雨。 临流结精舍,六月不知暑。 道人养清虚,适与高僧处。 垢净俱已忘,孰为舍与取。 诸幻既远离,白云日相与。 何当谢时人,来作尘外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室:岩石形成的洞穴。
  • 紫烟:紫色的烟雾,常用来形容山中的云雾。
  • 空涧:空旷的山涧。
  • 石乳:钟乳石,因形似乳头而得名。
  • 阴崖:背阴的山崖。
  • 风泉:风中传来的泉水声。
  • 精舍:修行人居住的简朴房屋。
  • 六月不知暑:形容精舍所在之地凉爽,六月天也不感到炎热。
  • 道人:修道之人,指道士。
  • 养清虚:修炼清净无为之道。
  •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 垢净:污垢与洁净,比喻世俗的烦恼与清净的心境。
  • 孰为舍与取:谁还会在意舍弃和获取。
  • 诸幻:世间的一切虚幻现象。
  • 白云日相与:与白云为伴,形容隐居生活的清静。
  • 谢时人:辞别世俗之人。
  • 尘外侣:尘世之外的伴侣,指隐居的朋友。

翻译

岩石洞穴中凝聚着紫色的烟雾,空旷的山涧悬挂着钟乳石。 背阴的山崖上,风中传来泉水的声音,整日里仿佛飘洒着细雨。 靠近流水的地方建有简朴的修行屋舍,即使在六月天也感觉不到炎热。 修道之人在这里修炼清净无为之道,恰好与高僧为邻。 他们已经忘记了污垢与洁净的区别,谁还会在意舍弃和获取。 远离了世间的一切虚幻现象,与白云为伴,日子过得清静自在。 何时能够辞别世俗之人,来这里成为隐居的朋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林的清幽景象,通过“石室凝紫烟”、“空涧悬石乳”等意象,展现了山中的神秘与宁静。诗中“道人养清虚,适与高僧处”表达了修道者追求心灵清净、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尾联“何当谢时人,来作尘外侣”则抒发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李德

明初广东番禺人,字仲修。洪武三年荐至京师,授洛阳长史,迁济南、西安二府幕,改广西义宁教谕,在职振兴文教。好为诗,晚年究洛闽之学。后人辑其诗,与黄哲、王佐、赵介为《广州四先生集》。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