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行赠宪卿何公美其伐也

黄尘蔽日贼大战,元年年除夜雷电。 我军后之天威前,一鼓破贼淮阳川。 昨者此贼生齐东,眼中久巳无河嵩。 渡河转战势果炽,长矛健马六石弓。 睢陈飞刃昼接白,亳颖劫火宵连红。 一路生灵喂饿虎,中原杀气回春鸿。 于时中丞秉钺出,誓不灭贼如此日。 三军素壮元老猷,诸将咸遵丈人律。 孔明纶巾不离首,羊祜轻裘仅掩膝。 精采遽增朱雀帜,运用或参白猿术。 陷阵直如风扫叶,追北譬之蜂就蜜。 二月朔日振旅归,夹道桃花照铁衣。 倾城尽出牛羊犒,父老争迎锦绣旂。 喜气真随阳气发,愁云化作轻云飞。 捷闻天子喜动色,满朝誉公降褒敕。 白金绮缯宁足酬,异日凌烟看画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年年除夜:指某年的除夕夜。
  • :讨伐,征战。
  • 睢陈:地名,指睢阳和陈州。
  • 亳颖:地名,指亳州和颖州。
  • 秉钺:手持大斧,象征军事指挥权。
  • 丈人律:指严格的军纪。
  • 孔明纶巾:指诸葛亮,纶巾是他的标志性服饰。
  • 羊祜轻裘:指羊祜,轻裘是他的服饰,这里形容其从容不迫。
  • 朱雀帜:红色的军旗,象征勇猛。
  • 白猿术:传说中的武术,这里指高超的战术。
  • 追北:追击败逃的敌人。
  • 锦绣旂:华丽的旗帜。
  • 凌烟:指凌烟阁,古代用于纪念功臣的地方。

翻译

在黄尘蔽日的战场上,敌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攻击,恰逢某年的除夕夜,天空中雷电交加。我们的军队在元帅的指挥下,以雷霆万钧之势,一鼓作气在淮阳川击破了敌军。

昨日,这股贼军在齐东地区复活,他们眼中似乎已经没有了黄河和嵩山。他们渡过黄河,转战四方,气势如虹,手持长矛,驾驭健马,拉弓如满月。在睢阳和陈州,刀光剑影,白刃相接;在亳州和颖州,夜间劫火连天,红光映照。

一路上的百姓被饿虎般的贼军吞噬,中原的杀气让春天的鸿雁也感到了寒意。此时,中丞手持大斧出征,誓言要在这一天消灭贼军。三军将士素来敬重元帅的智谋,诸将也都遵守严格的军纪。

元帅如同诸葛亮一般,纶巾不离首,又如羊祜般从容不迫,轻裘仅掩膝。他的精采战术让朱雀帜更加鲜艳,运用战术时还参杂了传说中的白猿术。在战场上,他的军队如风扫落叶般攻破敌阵,追击败逃的敌人如同蜂群采蜜般迅速。

二月初一,军队凯旋归来,道路两旁的桃花映照在铁甲上。全城百姓纷纷拿出牛羊犒赏,父老乡亲争相迎接华丽的旗帜。喜悦的气氛随着春天的阳气一起升腾,曾经的愁云化作了轻云飞舞。

天子听到捷报后喜形于色,满朝文武都赞誉元帅,天子也下达了褒奖的敕令。虽然白金和绮缯不足以酬谢他的功绩,但异日他的画像将会挂在凌烟阁上,供后人瞻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通过对比敌我双方的气势和行动,展现了元帅的英明指挥和军队的勇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黄尘蔽日”、“雷电交加”、“长矛健马”等,增强了战斗场面的紧张感和激烈程度。同时,通过对元帅的赞美和对胜利的庆祝,传达了对正义战争的肯定和对英雄的崇敬。整首诗语言雄浑,节奏紧凑,情感激昂,是一首优秀的战争颂歌。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