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诸生汉口

大江流浩浩,五日与子期。 风潮变日暮,六日达汉湄。 人心重攸爱,酬德视其施。 伊兹匪不幸,所急非睽离。 晨飙望我帆,夕也宿共涯。 浮月每皓皓,逆云递逶迤。 情渊分有穷,怆子当分乖。 昔为同池萍,今向东西开。 大别峙嵬嵬,林蝉暮何哀。 俛首前逝波,倚舻各徘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攸爱:所爱。
  • 睽离:分离。
  • 晨飙:早晨的风。
  • 逶迤:曲折前进。
  • 情渊:情感的深渊。
  • 同池萍:比喻原来在一起的人或物。
  • 大别:指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
  • 嵬嵬:高大的样子。
  • 俛首:低头。
  • :船头。

翻译

江水浩浩荡荡地流去,五天来我与你们相约。 风潮变幻,日暮时分,六天后我们到达汉水之滨。 人们心中珍视所爱,回报恩德取决于所施。 这并非不幸,我们所急的不是分离。 早晨的风吹望着我的帆,晚上我们共同宿于岸边。 浮动的月光常常明亮,逆行的云朵曲折前行。 情感的深渊终有尽头,悲伤的是你我即将分离。 过去我们如同同池的浮萍,现在却向东西各自散开。 大别山巍峨耸立,林中的蝉在傍晚时分哀鸣。 低头看着前方逝去的波涛,倚着船头各自徘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与诸生分别时的深情与不舍。通过江水、风潮、月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浩渺而哀愁的氛围。诗中“同池萍”与“东西开”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痛苦。结尾处,大别山的巍峨与蝉鸣的哀婉,更是加深了离别的沉重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