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人宅赠

大道僧门对,萧然陶舍深。 未论五杨柳,真悬一素琴。 坐向霜烟夕,时闻鸿雁音。 城笳流海思,边月起秋阴。 苦劝蒙腾醉,应怀长别心。 但看得云翼,冥冥谁竟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然:形容环境清静、空旷。
  • 五杨柳:指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五柳先生”,此处代指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 素琴:指没有装饰的琴,象征清高、淡泊。
  • 霜烟:秋天的雾气,带有寒意。
  • 鸿雁音:鸿雁的叫声,常用来象征远方的消息或思念。
  • 城笳:城中的笳声,笳是一种古代乐器。
  • 海思:深远的思念。
  • 边月:边疆的月亮,常带有孤寂、凄凉的意味。
  • 秋阴:秋天的阴云,增添了忧郁的氛围。
  • 蒙腾:形容醉意朦胧。
  • 长别心:长久的离别之情。
  • 云翼:云的翅膀,比喻高远、不可及。
  • 冥冥:形容深远、不可知。

翻译

大道旁僧人的门对着,陶渊明的居所显得格外清静深远。 未谈及那五棵杨柳,却真切地悬挂着一把无装饰的琴。 坐在这里,直到秋霜和烟雾弥漫的傍晚,不时听到鸿雁的叫声。 城中的笳声传达着深远的思念,边疆的月亮升起,秋天的阴云聚集。 苦苦劝人沉醉,却应怀有长久的离别之情。 只看到云的翅膀,深远而不可知,谁又能最终寻觅得到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静而深远的隐居环境,通过对陶渊明居所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素琴”、“霜烟”、“鸿雁音”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末句“但看得云翼,冥冥谁竟寻”则深化了诗的哲理意味,表达了人生追求的遥远和不可及。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含蓄,体现了明代诗人李梦阳的高超诗艺。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