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三首

登山虑其高,涉水忧其深。 独于处世人,而弗度其心。 其心一弗度,言貌终难谌。 反是曷谓智,徒多咨陆沈。 盍闻方寸同,厥利犹断金。 此正彼无邪,谗毁孰余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ù):揣测,推测。
  • (chén):真诚,可信。
  • (hé):何,什么。
  • (zī):叹息。
  • 陆沈(lù shěn):比喻隐退或隐居。
  • (hé):何不。
  • 方寸:指心。
  • (jué):其,他的。

翻译

登山时担心山太高,涉水时忧虑水太深。 唯独与人相处时,却不揣测他们的心思。 如果不去揣测他们的心思,言语和面貌终究难以真诚。 反过来说,这又怎能算是智慧呢?只是徒增叹息和隐退的念头。 何不将心比心,这样利益才能如断金般坚固。 当你的心正直时,他的心也就无邪,谗言和毁谤又怎能侵扰到我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登山和涉水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际交往中揣测他人心思的重要性的思考。诗中,“度其心”是关键,只有深入了解他人的内心,才能确保交往的真诚和可信。作者提倡以心比心,认为这样能够建立起坚固的信任关系,从而抵御外界的谗言和毁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于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理想追求。

周是修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 1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