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闷

· 贝琼
白首尚为客,飘飘天一涯。 耳鸣通夜雨,眼暗隔年花。 畏酒从今断,题诗浪自誇。 有村如栗里,准拟更移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排闷:排解忧愁。
  • 白首:头发白了,指年老。
  • 飘飘:形容飘泊不定。
  • 天一涯:天涯,极远的地方。
  • 耳鸣:听到耳朵里有声响,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
  • 通夜:整夜。
  • 眼暗:视力模糊。
  • 隔年花:过了一年才开的花,比喻事物变化缓慢。
  • 畏酒:害怕饮酒。
  • 浪自誇:空自夸耀。
  • 栗里: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曾居此。
  • 准拟:打算,准备。

翻译

年老仍在外漂泊,感觉自己像飘在天涯海角。 整夜耳鸣如雨声,视力模糊看不清隔年的花。 从此害怕饮酒,不再空自夸耀自己的诗才。 有个村庄像陶渊明曾居的栗里,打算搬到那里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贝琼年老漂泊的孤独与忧愁。诗中,“白首尚为客,飘飘天一涯”描绘了诗人年老仍在外的漂泊状态,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孤独。“耳鸣通夜雨,眼暗隔年花”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进一步以耳鸣和眼暗来象征诗人的身心疲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后两句“畏酒从今断,题诗浪自誇”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改变,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心境。最后,“有村如栗里,准拟更移家”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