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楚宾赴泗州学正

· 贝琼
舟行入淮泗,初上广文官。 地接中州近,天连大野宽。 清时先俎豆,异俗尽衣冠。 暂别蓬莱阙,无惭苜蓿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泗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一带。
  • 广文:古代官名,这里指学正,即地方学校的负责人。
  • 中州:指中原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地区。
  • 俎豆: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器具,这里比喻礼仪文化。
  • 异俗:指不同于中原的风俗习惯。
  •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这里指文明教化。
  • 蓬莱阙:神话中的仙境,比喻朝廷。
  • 苜蓿盘:苜蓿是一种植物,盘指盛放食物的器皿,这里比喻简朴的生活。

翻译

乘舟前往淮泗之地,开始担任学正的官职。 这片土地紧邻中原,天空辽阔,大地宽广。 在清明盛世,礼仪文化得以优先发展, 不同风俗的地方也逐渐接受了文明教化。 暂时告别了朝廷的仙境, 却也不觉得简朴的生活有何遗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贝琼送别陈楚宾赴任泗州学正的情景。诗中,“舟行入淮泗”一句,既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也预示了新生活的开始。通过“地接中州近,天连大野宽”的描绘,展现了泗州地理位置的优越和自然环境的辽阔。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播和教化作用的重视,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自豪。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新职位的祝福和对文化传播的期待。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