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

濡迹古梁郊,托兹洪河疆。 流景逝不处,众草忽巳霜。 玄云骇崇原,鸣风激空桑。 侯予竟此夕,念独涕沾裳。 人欲天必从,神交讵无方。 解襟即幽寐,执袂奉颜光。 道暌未终巳,舒体各异乡。 鸣鸡在东壁,薄月鉴空床。 精诚谅有合,暂违宁讵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濡迹(rú jì):停留,滞留。
  • 洪河:大河,这里指黄河。
  • 流景:流逝的时光。
  • 崇原:高大的平原。
  • 鸣风:风声,比喻风声如鸣。
  • 空桑:空旷的桑林。
  • 神交:精神上的交流。
  • 解襟:解开衣襟,指准备睡觉。
  • 执袂(zhí mèi):握手,表示亲密。
  • 颜光:面容的光彩,指美好的面容。
  • 道暌(dào kuí):道路的分歧。
  • 精诚:真诚的心意。
  • 宁讵(nìng jù):岂能,怎能。

翻译

停留在古老的梁郊,寄托在这黄河之疆。 流逝的时光不停留,众草已覆盖了霜。 乌云惊动高大的平原,风声如鸣响彻空旷的桑林。 我竟在此夜深思,独自泪湿衣裳。 人的愿望天必应从,精神交流岂无方法。 解开衣襟进入幽梦,握手间传递着美好。 道路分歧未至终点,各自舒展身躯在异乡。 鸡鸣声在东壁响起,淡淡的月光照在空床上。 真诚的心意定能相合,暂时的离别怎能伤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古梁郊外的夜晚,面对流逝的时光和自然景象的感慨。诗中,“流景逝不处,众草忽巳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无情流逝的哀愁,而“玄云骇崇原,鸣风激空桑”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际关系和精神交流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真诚交流的渴望和对短暂离别的释然。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