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送牡丹花至者与客同赋

大梁城郭万人家,太半朱门竞此花。 不为国姿宁用折,玩传宾手转须嗟。 双牵戏蝶临书牖,独惹游丝扑钓槎。 我亦有园新植此,往来无倦出城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梁:古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
  • 竞此花:争相种植或观赏这种花。
  • 国姿:指牡丹花,因其被视为国色天香,故称。
  • 宁用折:宁愿折断。
  • 玩传宾手:指牡丹花在宾客间传递赏玩。
  • 转须嗟:反而令人叹息。
  • 书牖:书房的窗户。
  • 钓槎:钓鱼的小船。
  • 游丝:飘动的细丝,这里指花粉或花絮。
  • 无倦:不厌倦。

翻译

在古都大梁的城郭中,有成千上万的家庭,其中大部分富贵人家都争相种植牡丹花。如果不是因为牡丹的国色天香,人们又怎会宁愿折断它呢?牡丹花在宾客间传递赏玩,反而让人感到叹息。牡丹花吸引着蝴蝶双双飞临书房的窗户,独自飘落的花粉或花絮则扑向钓鱼的小船。我也有一个新种植了牡丹的花园,我总是不厌倦地驾车出城去欣赏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大梁城中牡丹花的盛况,以及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赏玩之情。诗中,“大梁城郭万人家,太半朱门竞此花”一句,既展现了牡丹在当时的普及程度,也暗示了牡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后文通过对牡丹花吸引蝴蝶、花粉飘落的细腻描写,进一步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牡丹的魅力。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牡丹的喜爱,以及对拥有牡丹花园的自豪和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牡丹花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