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

读书台倚鹤鸣峰,回合千山翠万重。 白昼悬泉喧霹雳,清秋双剑削芙蓉。 撑持古寺还云阁,寂寞前朝自暮钟。 瑶草石坛应不死,兴来真欲跨飞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开元寺:位于中国某地的一座古寺,具体位置不详。
  • 李梦阳:明代诗人,生平不详。
  • 鹤鸣峰:山峰名,形容山峰高耸,如鹤鸣于九皋。
  • 回合:环绕,周围。
  • 悬泉:悬挂的泉水,形容泉水从高处落下。
  • 霹雳:雷声,形容泉水声响大。
  • 双剑:比喻两座山峰。
  • 削芙蓉:形容山峰尖锐,如削成的芙蓉花瓣。
  • 云阁:高耸入云的楼阁。
  • 暮钟:傍晚的钟声。
  •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
  • 石坛:石头砌成的祭坛。
  • 不死:长生不老。
  • 飞龙:神话中的龙,常用来比喻仙人骑乘的交通工具。

翻译

读书台依傍着鹤鸣峰,周围环绕着千山万壑,翠色重重。 白日里悬挂的泉水声如雷鸣,清秋时节两座山峰尖锐如削成的芙蓉。 支撑着古老的寺庙,还有那高耸入云的楼阁,前朝的遗迹在傍晚的钟声中显得格外寂寞。 传说中的仙草和石坛应该不会死去,兴致来时真想骑上飞龙遨游。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开元寺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水的壮美。诗中“鹤鸣峰”、“悬泉”、“双剑削芙蓉”等词语,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后两句则通过“云阁”、“暮钟”等元素,表达了对古寺历史的沉思和对仙境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

李梦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