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汉

杳杳向前城,杨船浮汉行。 水闻天上转,色出雨中明。 已近鸣鵙月,长看龙雾生。 陈诗叹秣马,风浪独含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杳杳(yǎo yǎo)**:形容距离遥远、幽远的样子。
  • **杨船:杨木所造之船。
  • **浮汉:在天河上航行,这里“汉”本指银河,诗中借指河流。
  • **鸣鵙(jú)月:鵙又称伯劳,鸣鵙月指伯劳鸟鸣叫的时节,一般指夏末秋初。
  • **陈诗:赋诗。
  • **秣马:喂马,这里有做好出行准备之意 。

翻译

向着那幽远的前方城池进发,我们乘坐杨木小船在宽阔的河上前行。耳边听闻江水好像在天上流转奔腾,雨中的江景在水汽间越发鲜明夺目。如今已经临近伯劳鸟啼叫的夏末秋初时节,常常能看到仿若蛟龙腾起的雾气不断生成。我赋诗感叹着即将喂马启程,这江上的风浪似乎也饱含着离别的情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行舟的独特画面 。开篇“杳杳向前城,杨船浮汉行”直接点明行程,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氛围,带领读者随着小船开始这一趟旅程。颔联中 “水闻天上转,色出雨中明”生动地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刻画了江上景色,“水闻天上转”让读者仿佛听到江水汹涌澎湃如在天上翻滚的声响,“色出雨中明”则将雨中江面独特的朦胧与明亮交相辉映的景象展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颈联通过“鸣鵙月”和“龙雾生”点明时间与环境特点,为旅途增添了几分时令特征和神秘色彩。尾联“陈诗叹秣马,风浪独含情”直抒胸臆,诗人赋诗感叹行程,又赋予风浪以人类的情感,似乎风浪也在为离别之类的情绪而脉脉含情,进一步深化了全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让整首诗既有对旅途景观细腻的描写,也有蕴含在其中的复杂情思,体现出一种悠远且深沉的情怀。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