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宜城野泊逢立秋

汉江天上水,牛女世间宵。 自动鼋鼍影,谁传乌鹊桥。 孤城古塞月,一叶楚门潮。 君看西流火,分明夺斗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乞巧节,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相会。
  • 宜城: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 野泊:在野外停泊或暂住。
  •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 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流经湖北。
  • 牛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即牵牛星和织女星。
  • :夜晚。
  • 鼋鼍(yuán tuó):古代传说中的大龟和鳄鱼,这里指江中的大鱼或水怪。
  • 乌鹊桥:传说中七夕牛郎织女相会时,乌鹊搭成的桥。
  • 孤城:孤立的城池。
  • 古塞:古老的边塞。
  • 西流火:指火星,因其运行方向与北斗七星相反,故称西流火。
  • 斗杓:北斗七星的柄,这里指北斗七星。

翻译

在汉江之上,天上的银河水波荡漾,牛郎织女在这个世间共度的夜晚。 江中自行摇曳的大鱼影子,又有谁来传说那乌鹊搭成的桥呢? 孤立的城池在古老的边塞上,月光洒落,一片楚地的门潮带着一叶扁舟。 你看那向西流动的火星,分明是在夺取北斗七星的光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之夜在宜城野外停泊时所见的景象,通过对汉江、牛女、鼋鼍影、乌鹊桥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浪漫的氛围。诗中“孤城古塞月,一叶楚门潮”一句,以孤城、古塞、月光、门潮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夜景图。结尾的“西流火”与“斗杓”相映成趣,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增添了诗的哲理意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景象的深刻观察。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