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祠

咄咄徒相讶,冥鸿已早知。 欲臣老子耳,安用故人为。 处士千秋气,桐江一钓丝。 翻嫌渭滨叟,偏与后车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咄咄(duō duō):表示惊讶或不满的声音。
  • 冥鸿:指高飞的鸿雁,比喻高远的志向或隐逸的人。
  • 老子:指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这里可能指代隐逸的高人。
  • 故人:旧友,老朋友。
  • 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 桐江: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桐庐县,这里指严子陵隐居的地方。
  • 渭滨叟:指姜子牙,他在渭水边钓鱼时被周文王发现并重用。
  • 后车期:指等待被重用的机会。

翻译

哎呀,何必惊讶,高飞的鸿雁早已知晓。 想要臣服于老子,又何必用旧友呢。 隐士的千秋气概,桐江上的一根钓丝。 反而觉得渭水边的老人,偏偏等待着被后车所用。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严子陵和姜子牙的不同命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诗中“咄咄徒相讶”一句,以惊讶的语气引出对严子陵高洁志向的赞叹。后文通过“冥鸿已早知”、“处士千秋气”等句,进一步强调了严子陵的超凡脱俗和隐逸的高尚。最后两句以姜子牙的被重用与严子陵的隐居相对比,突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推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超脱。

李云龙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 7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