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程李明府水堂同卢使君幼平送奘上人游五台

· 皎然
身将刘令隐,经共谢公翻。 有此宗师在,应知我法存。 问心常寂乐,为别岂伤魂。 独访华泉去,秋风入雁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乌程:古县名,今浙江湖州市。
  • 李明府:指李县令。
  • 水堂:水边的堂屋。
  • 卢使君幼平:卢幼平,时任使君,即地方行政长官。
  • 奘上人:指僧人,可能指玄奘。
  • 五台:五台山,位于山西省,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 刘令:指刘伶,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隐逸著称。
  • 谢公:指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 宗师:指佛教的高僧或导师。
  • 我法:指个人的修行方法或佛法。
  • 华泉: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五台山的一个地方。
  • 雁门:雁门关,位于山西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

翻译

我将效仿刘伶隐逸,与谢公一起翻阅经典。 有这样的宗师在此,应当知道我的佛法存在。 我常问心自得其乐,为了告别又岂会伤感。 独自前往华泉之地,秋风已吹入雁门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在乌程李明府的水堂中,与卢使君幼平一同送别奘上人前往五台山时所作。诗中,皎然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法的坚定信仰。他以刘伶和谢安为榜样,表明自己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秋风中的雁门关,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壮阔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远方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深邃的情感。

皎然

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