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词

·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精卫: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鸟,传说它因溺水而死,化为鸟后,决心填海以报仇。
  • 磊磊:形容石头堆积的样子。
  • 鱼龙:古代神话中的水中生物,这里泛指海中的生物。
  • 口穿:指精卫鸟的嘴因为不断地衔石填海而磨损。
  • 无全枝:指山中的草木因为精卫鸟的频繁活动而受损。
  • 羽折:羽毛折断,指精卫鸟因飞行过度而受伤。
  • 堕水:落水。

翻译

精卫啊,是谁教你填海的?海边的石子堆积如山,青翠欲滴。 如果海水能变成干涸的池塘,海中的鱼龙又将何去何从? 你的嘴磨损了,难道只是为了衔石填海吗?山中的草木都已残缺不全。 你早晨在树梢,傍晚在海里,飞得太多,羽毛折断,时常落水。 高山未被征服,大海未被填平,我愿我死去,而你继续活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精卫填海这一古老神话的重新诠释,表达了诗人对精卫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诗中,“精卫谁教尔填海”一句,既是对精卫行为的疑问,也暗含了对精卫精神的敬佩。后文通过对精卫填海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其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一种牺牲自我、成就他人的高尚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精卫精神的深刻颂扬。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 ► 5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