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偶赋

· 郭奎
汉高曾唱《大风歌》,壮士无衣奈岁何。 永夜蛩声偏近枕,深秋木叶未辞柯。 鹡鸰毛羽嗟零落,骐骥精神困轗轲。 尚慕信陵公子客,几时报德在山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汉高:指汉高祖刘邦。
  • 《大风歌》:汉高祖刘邦所作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勇士的渴望。
  • 壮士无衣:指勇士们没有足够的衣物来抵御寒冷。
  • 岁何:岁月如何,意指岁月无情。
  • 永夜:长夜。
  • 蛩声:蟋蟀的叫声。
  • 偏近枕:特别靠近枕头,形容声音近。
  • 木叶未辞柯:树叶还未离开枝头,指深秋时节树叶尚未落尽。
  • 鹡鸰:一种鸟,此处比喻英俊的年轻人。
  • 嗟零落:叹息其零落,指英俊的年轻人遭遇不幸。
  • 骐骥:良马,比喻英才。
  • 困轗轲:困顿不得志。
  • 信陵公子:指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以养士著称。
  • 几时:何时。
  • 报德在山河:在山河之间报答恩德,指为国家效力。

翻译

汉高祖曾唱起《大风歌》,勇士们无衣可穿,岁月又该如何?长夜中,蟋蟀的叫声特别靠近枕头,深秋时节,树叶还未完全离开枝头。鹡鸰鸟的羽毛叹息着零落,良马的精神困顿不得志。我仍然羡慕信陵君的门客,何时才能在山河间报答恩德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汉高曾唱《大风歌》”一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暗含了对当下缺乏勇士的忧虑。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如“永夜蛩声偏近枕”和“深秋木叶未辞柯”,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忧郁的氛围。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信陵君那样能够养士报国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未来能够有所作为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郭奎

元明间庐州府巢县人,字子章。元末从余阙治经,阙屡称之。朱元璋起江淮,奎归之,从事幕府。朱文正为大督开府南昌,命奎参其军事。后文正未得封赏,态度失常,得罪太祖,奎连累坐诛。有《望云集》。 ► 223篇诗文

郭奎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