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琴月惠荔枝

长夏风雨过,西良荔枝熟。 晚有好事人,提筐归我屋。 老母不肯尝,馨香闻隔宿。 上以荐祖考,交分及僮仆。 第令筐中有,不畏稚儿哭。 尔惠良足嘉,吾亲素多淑。 在德不在物,岂谓穷口腹。 东坡三百颗,日啖不知足。 长为岭南人,千载披心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谢琴月:人名,可能是赠送荔枝的人。
  • :赠送。
  • 荔枝:一种热带水果,外壳粗糙,内肉甜美。
  • 西良:地名,可能是荔枝产地。
  • :这里指傍晚。
  • 好事人:乐于助人的人。
  • 提筐:用筐子装东西。
  • 归我屋:送到我家。
  • 老母:作者的母亲。
  • 不肯尝:不愿意吃。
  • 馨香:芳香。
  • 闻隔宿:隔夜还能闻到香味。
  • :供奉。
  • 祖考:祖先。
  • 交分:分享。
  • 僮仆:仆人。
  • 第令:只要。
  • 筐中:筐子里。
  • 不畏:不怕。
  • 稚儿:小孩子。
  • 尔惠:你的好意。
  • 良足嘉:非常值得赞扬。
  • 吾亲:我的家人。
  • 素多淑:一向善良。
  • 在德不在物:重要的是品德而非物质。
  • 岂谓:难道说。
  • 穷口腹:只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 东坡:苏轼,宋代文学家。
  • 三百颗:指苏轼在《食荔枝》中提到的“日啖荔枝三百颗”。
  • 日啖:每天吃。
  • 不知足:不满足。
  • 长为:长期作为。
  • 岭南:广东一带,荔枝的主要产地。
  • 千载:千年。
  • 披心曲:表达内心的感受。

翻译

夏天的风雨过后,西良的荔枝成熟了。傍晚时分,有好心人提着筐子将荔枝送到我家。我的母亲不愿意吃,但荔枝的芳香隔夜还能闻到。我将荔枝供奉给祖先,与仆人分享。只要筐子里有荔枝,就不怕小孩子哭闹。你的好意非常值得赞扬,我的家人一向善良。重要的是品德而非物质,难道说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吗?苏轼曾说“日啖荔枝三百颗”,每天吃都不满足。长期作为岭南人,千年后仍能表达内心的感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收到荔枝的情景,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邻里的友好。诗中,作者表达了对母亲和家人的敬爱,以及对赠荔枝人的感激。通过对比东坡的诗句,作者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而非仅仅追求物质享受。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