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

· 陈琏
海濒多名山,兹山最雄特。 盘回几千里,屹立势无敌。 峨峨峰峦高,去天仅盈尺。 树含不老姿,石有太古色。 绝壁走飞鼯,枯槎聚饥鹘。 沧溟涨天浮,纵目望无极。 缅怀余襄公,曾此候潮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濒:海边。
  • 雄特:雄伟独特。
  • 盘回:曲折回旋。
  • 屹立:高耸挺立。
  • 盈尺:形容距离很近,只有一尺的距离。
  • 不老姿:常青的姿态。
  • 太古色:古朴的颜色。
  • 飞鼯:飞鼠。
  • 枯槎:枯枝。
  • 饥鹘:饥饿的鹰。
  • 沧溟:大海。
  • 涨天浮:形容海面波涛汹涌,仿佛要涨到天际。
  • 纵目:放眼远望。
  • 缅怀:深情地怀念。
  • 余襄公:人名,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人物。
  • 候潮夕:等待潮水的涨落,指观赏潮水。

翻译

海边有许多名山,但这座山最为雄伟独特。它曲折回旋,延绵几千里,高耸挺立,气势无敌。山峰高耸,仿佛离天只有一尺之遥。树木保持着常青的姿态,石头带有古朴的颜色。绝壁上飞鼠穿梭,枯枝上聚集着饥饿的鹰。大海波涛汹涌,仿佛要涨到天际,放眼望去,无边无际。我深情地怀念那位名叫余襄公的人,他曾在这里等待潮水的涨落,观赏潮水的美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海边一座雄伟独特的山峰,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的壮丽景色和自然生态。诗中,“盘回几千里”、“去天仅盈尺”等句,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的高大和与天的接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通过对树木、石头、飞鼠、鹰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山的形象,使其显得更加生动和真实。最后,诗人通过缅怀余襄公,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情向往和怀念之情,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感人。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